商城客服
名酒客服
歌德客服

时间:2014-06-19 17:56:07    关键字:董事长,力量,价值


品味文化的力量和价值--歌德盈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)
 
\

     刘晓伟称自己是中国收藏拍卖业唯一一个“非行家”。但正是这个行业门口的“野蛮人”,不仅敏锐观察到中华复兴盛世收藏大势中的商机,更用工业化的流程管理和投资人的产品理念,改造、升级着这个“品味”产业。

    他进入这个领域发生在2007年——坦率说,这并非个好时机——此后不久全球金融危机袭来,艺术品收藏市场同样进入寒冬,但“在商海中从不服输”的他坚持住了,除了与合作伙伴将从事中国书画、古董珍玩、古籍善本等拍卖业务的歌德拍卖稳步发展,更是敏锐地发现了中国陈年名白酒收藏这个细分市场,将歌德盈香股份有限公司“老酒专家”形象日渐从高端人群普及到中国富裕人群,成为集拍卖、贸易、电商、资产管理和“酒银行”为一体的专业化平台型公司,成为全国规模最大、最具专业度的领军者。

    但这只是表象,本质上,刘晓伟认为自己经营的是文化产业。“歌德盈香是一个文化属性的公司,不管是艺术品的业务,还是酒的业务,都可以看成是文化业务。文化在人的灵魂层面是最容易产生回响的,不管是国家、企业还是个人,都在这个过程中充实完善,强壮发展自己。”坐在我对面的他充满激情地说。

    这正是为何他不计成本建立中国目前最大、最专业的中国陈年名酒博物馆,并与中国酒类流通协会、中国白酒专业委员会合作发起设立“中国名酒收藏专业委员会”并出任秘书长单位的原因;也是为何北京大学、中国文化书院等文化巨擘会同这家“小”公司合作成立“中国酒文化研究会”——因为他们都希望将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。
 某种意义,这种文化复兴的过程,也是重建中国式品味和奢华的努力。面相敦厚的刘晓伟相信,这如同佳酿需要时间的沉淀,他愿意“沉醉”其中。

 时间的沉淀

    也许是平日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痴迷,也许是内心对中国文化复兴的责任,当刘晓伟因为偶然机会进入收藏拍卖业时,他决心从此前顺风顺水的贸易和投资领域中抽身,全身心投入。

    转变并不是第一次在他身上发生。1990年代初,从北京理工大学软件专业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一家化工领域的央企,工作不到一年,就转行进入国际贸易领域,并很快用勤恳和踏实获得了客户们的信任,成为公司业务佼佼者。此后,分房、结婚、评职称,在外人看来,他已经是体制内的赢家,但国企僵化的分配机制却束缚着刘晓伟的雄心。

    1999年,也就是中国加入WTO的那年,刘晓伟决定下海。凭借着个人信誉和专业能力,他掘到了“第一桶金”。

    2003年,他又进入贵州投资了遵义双源化工集团,这几乎让他陷入“泥潭”。虽然同是化工领域,但从“轻资产”的贸易进入“重资产”的工业,刘晓伟希望用专业化去提升效率而获利,却遭遇到退税率变化导致的全行业政策性亏损。好在,他抓住了土地资产升值的大势,稳住局面,并以敏锐的投资嗅觉构筑起一家小有所成的投资集团。

    守成还是创新?前文提及的转变便是刘晓伟的回答。他相信,中国经历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产业升级,和富裕人群的文化需求,会是新的金矿,也顺应他内心的向往。

    在收藏拍卖领域创业初期,刘晓伟很快发现,自己在书画等传统领域并无资源优势,而且这些细分市场受限于货源而无法稳定做大。但2010年,歌德盈香一次受卖家“强迫”举行的小规模陈年白酒专场拍卖,一瓶茅台拍得百万“天价”,树立了歌德盈香“老酒专家”的形象,也让他的经营思路茅塞顿开。

    中国陈年白酒因为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特点,不像法国红酒市场的藏品主要在酒庄和酒商手中,而是极度分散在如县城供销社这样的渠道并被极度消费。刘晓伟一下子就明白,自己做贸易时“在市场找货,用信用找钱,然后对接”的特长大有施展之处,他迅速组建了几十人(目前已经近300人)的团队,很快控制了这个藏品市场。

     不到4年时间,他打通了整个产业链和资本链。几十年的收藏老酒通过贸易业务、拍卖业务来做;十几年的存量名酒通过如京东收藏酒频道来做;而具有收藏价值的新酒则通过酒类投资基金、酒银行业务来布局。“像房地产企业一样,谁有土地就有发言权,老酒谁有酒谁就有发言权,而老酒需要时间的沉淀。”刘晓伟相信,中国白酒也会像法国红酒、干邑市场一样走上“长期价值投资的轨道”。

文化的回响
 
    《21世纪》:歌德盈香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你未来想做成一家何样的企业?

    刘晓伟:我把我们看成一个文化属性的公司,不管是艺术品的业务,还是酒的业务,都是文化业务。文化在人的灵魂层面,容易引起回响的一个东西,而且,不管国家、企业,还是个人,都是在其中充实完善,强壮发展的过程。
    而当下中国陈年白酒的价值逐渐向价格回归,市场发展空间巨大。我们的公司还是发挥它的文化属性,做一些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,而且在业务的表现形式上,再创新一些,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的业务形式来推动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,因为市场发展特别快,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现代金融行业,传统一样面临变革,如果保守的按照传统的经营思路去做,就会有困难。
 
    《21世纪》:你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复制法国红酒收藏拍卖业300多年发展的模式?
 
    刘晓伟:特别对。现在中国白酒存在的最大问题,就是年份酒的问题。法国30年的陈酿,真的可以追溯;中国就很难。可时间是找不回来了,但我们可以现在认真建立收藏体系,这样再过30年以后,我们也有货真价实的老酒,构筑起一套价值体系和市场规范。
    比如我们今年和水井坊做一个项目,把他的酒买下存起来,承诺是3年不提货,3年后也不一定立刻消费掉。这让有需求的客人得到货真价实、放心的产品,发挥好酒的投资属性和收藏属性,也带给酒厂增量市场和未来的价值空间。
 
    《21世纪》:这个过程,除了商业和投资价值,还需要文化认同和升华。中国白酒的仪式感还是有欠缺。
 
    刘晓伟:我要做的也包括这些。要提升中国白酒的文化属性,饮酒的仪式感和品鉴属性,还有就是提倡健康饮酒。用酿酒大师、茅台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先生的话,小醉为美。
    原来我有一个最大的担心,就是中国的书画艺术会不会失传?后来我觉得不会,我已经40多岁了,后来去一些年轻的30多岁的朋友家里,我发现他们也欣赏书法绘画,当人们有足够高的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,对于本土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号,会有这方面喜好的。这就是历经战乱,中国的书法、绘画、白酒,能够传承至今的原因吧。它的生命力已经突破了民族、国家的范畴了。
 
    《21世纪》:你如何定位“品味”或“奢华”?
 
    刘晓伟:首先在不影响社会或他人的前提下,满足自己心灵的需要,对你来说可能是奢华的事情,但对我来说,抽出时间参加一下小孩的家长会,或是去某个地方和朋友见个面,这对我来说就是奢华的东西。
 
    真正的奢侈,目的就是为了带来心灵上的享受,心灵上得到享受回报。